董明珠的世界还是太低调了_技术文案_火雀直播足球篮球_jrs直播免费体育直播nba
您好,欢迎光临火雀直播!
火雀直播

  2025年10月21日,格力第五届海外经销商大会在成都举行。台下坐着来自190多个国家的500余位经销商,台上董明珠身着红色套装,语调平稳如常。

  她没有提及上半年163亿元的海外营收,也未强调海外自主品牌占出口总额比例从2015年的30%提升至目前的70%。

  面对满座宾客,她只是深情地说道:“格力能走到今天,靠的是两点——就是坚持诚信,用科技、用创新来为我们的市场,为广大购买的人带来坚实的、有科技含量的、有品质保证的产品和服务。”

  话音刚落,掌声响起。来自中东、欧洲、南美的经销商们相互对视、点头致意,随后陷入沉思。

  这边厢是格力五轴机床获国际大奖、格力产品遍布190多个国家的硬实力,那边厢是董明珠依然平静从容,不渲染成绩,不制造声势。

  在这个崇尚高调的时代,董明珠的低调自成一种力量。她不谈论掌声,只谈论责任;不展示骄人的数据,只展示硬核的产品。

  500多位来自190多个国家的客人,让格力全球经销商大会的会场变成了一幅微缩的世界地图。而空气中浮动的桂花甜香与火锅暖辣,则绘制出了一张独属于“让世界爱上中国造”的名片—— 东方的热烈与含蓄,在此刻完美相融。

  董明珠沉静地站在人群中央。没有喧哗,没有张扬,她只是平静地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交谈。中东的白袍商人,欧洲的西装客商,南美的热情代表——他们都自然地围在她身边,听她讲述格力这些年的坚持。

  几位身着传统白袍的中东经销商,气度雍容如使节,正簇拥着董明珠女士深入交谈。他们目光中流露的,并非寻常的商业客套,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可与尊重。

  十二年前,她决定自己做数控机床时,很多人不理解。一家做空调的企业,为何需要去碰工业母机?但她清楚,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,永远要看别人脸色。这些年,格力把赚来的钱不断投进研发,从空调到机床,从家用电器到智能装备。

  如今,格力自主研发的五轴机床已能在精度上与国际巨头正面较量,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十分之一;在巴西、沙特、加拿大等市场,格力自主品牌空调占有率稳居首位——没有贴牌、没有代工,每一台都带着“格力”商标走向世界。

  数字见证着这场实打实的跨越:自主品牌已占格力海外营收七成,产品进入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  在沙特,“零碳源”空调系统已落地近万套,每年减少碳排放11万吨——这条路没有捷径,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技术深耕与品质坚守。

  在巴西,格力已建立生产基地,销售网点遍布24个州,拥有200多家代理商、近1000家经销商。

  然而,这些成绩在中文网络上几乎悄无声息。没有热搜,没有刷屏,《人民日报》的老记者在场边看着,轻声说:“能把全球这么多国家的经销商聚得这么齐,国内企业里不多见。”

  他顿了顿,“这不是简单的生意做大了,这是一个中国品牌真正在世界立住了。”

  董明珠这次会议,避开了这些令业内人羡慕的数字。163亿的海外营收,10%的同比增长,这些在她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,她在会上深情地告白:“你们的努力会得到世界认可,我们也会更加坚定不移地创造出更先进的技术,让全球的人民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。”

  董明珠的低调,根植于一个朴素的信念:企业的成功,靠的不是高调宣传,而是产品与技术的硬实力。当格力空调登顶全球销量第一时,她并未张扬,只是平静地向合作伙伴坦言:“我们有两万研发人员,能随时响应你们的新需求。”

  在她看来,真正的成绩无需夸耀。那份源于诚信经营、科学技术创新与品质坚守的底气,自会发出最响亮的声音。这低调的背后,是实力淬炼出的自信,也是对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份深沉担当。

  会场里,不同肤色的手频频相握,各种语言交织成一片低语。有人想起多年前,中国制造还意味着廉价和代工;如今,这个会场里坐着的一百九十多个国家的选择,已经给出了相同的答案。

  那么,一个源自中国的品牌,究竟凭借什么征服了口味各异、标准严苛的全球市场?

  格力选择用行动而非声音回答。或许就写在格力对“掌握核心科技”那场长达数十年的、默然笃行的跋涉里—— 这并非简单的商品出海,而是用硬核的技术创新,为世界悄然解题。它绕开“贴牌”的喧闹,只耕耘“自主品牌”的漫漫长路。

  窗外,桂花静开,幽然送香。此刻,东方的务实与世界的期待,寂静的耕耘与市场的回响,在此交融,而震彻世界的声响,往往源自最深的沉默。

  “我们在2013年成立了数字控制机床智能装备公司,这十几年下来我们不断投钱进去,今天终于有了我们开发的数控机床。”董明珠在另一个场合这样回忆。

  2012年,格力空调压缩机升级屡屡受挫。当时依赖的德国进口机床,每修一次就要花费上百万元。董明珠当场拍板:“我们自己造。”

  董明珠淡淡回了一句:“进军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,不是因自己的需要,而是国家需要。”

  造机床是什么概念?误差要小于头发丝的1%,要懂材料、懂自动化、懂机械,这就是“工业母机”,是所有制造业的基础。连德国人都不愿透露底层的参数,格力的团队在埋头苦干,而股东在强力反对。

  2023年北京机床展上,格力五轴龙门加工中心轰鸣启动。欧美专家震惊地看着它在3000转转速下切削航空钛合金,误差仅0.002毫米,价格却只有德国同类设备的十分之一。更重要的是,从主轴电机到数控系统,实现了100%的国产化。

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格力自主研发的数控机床在今年德国的展览当中,获得了日内瓦金奖。已经有100多款各种不一样的数控机床,不仅满足了格力自己的需要,同时也满足了各种不相同的领域的需要。

  “堂堂的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,竟然我们的高端装备靠进口,咱们不可以走向世界,不能去服务世界。”董明珠说,“中国制造业要强大,一定要坚守自主创新,哪怕路子慢一点,也要坚持‘自主’二字。”

  在这个每分每秒都在制造声响的世界里,董明珠和她的格力选择用产品说话,用技术发声。这份低调,不是沉默,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轰鸣——一种更深沉、更有力、更能穿越时空的声音。

  董明珠在土耳其出差时住进一家酒店。走进房间,她感觉到空气特别清新通透。“我一直认为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空调,那么这一款既没有风,又这么安静,又这么舒适,会是什么品牌呢?”

  “我觉得很自豪。”她说,但没有把这件事发在微博上,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。直到很久以后,在一个内部会议上,她才轻描淡写地提起。

  在2025年的德国ISH展上,格力的光伏空调和零下40度还能吹暖风的超低温热泵成为欧洲人的“心头好”。欧洲合作伙伴评价:“十分喜爱和格力合作,因为他们总是努力创新,致力于打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出色的成果。”

  在北美,格力已进入700多家门店,产品运行范围从零下32华氏度到130华氏度。美国产品总监说:“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格力的超热智能压缩机技术。”

  在格陵兰岛,一个叫乌马纳克的小镇上,汉斯兄弟用雪橇和船只,把格力的超低温热泵送到每个家庭。当地居民说:“在零下27摄氏度的环境下,格力的设备也能正常运行。”

  董明珠曾说:“中国制造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,应该在世界上怎么有立足的地位,让别人能够仰视?”

  这段话道出了她低调的原因——她的目光始终盯着更高的山峰,而不是脚下的成绩。

  在格力,研发投入“不计上限”。董明珠要求:“必须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。”从磁悬浮压缩机到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,从工业机器人到数字控制机床,格力默默地构建着自己的技术体系。

  正因为心中有更大的目标,所以她不在乎一时的掌声。在经销商大会上,她真诚地说:“我希望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能够重新认知格力,从空调到全品类家电的一个服务。把我们的格力送到千家万户。”

  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实实在在的期待。静默而低调,本就是一种力量;而格力的故事,始终在提醒我们:最响亮的掌声,永远来自最沉默的耕耘。

  在沙特阿拉伯的阿尔科巴市中心,阿尔西总部大楼的屋顶上,240块光伏板在沙漠的阳光下静静工作。它们驱动的不是普通的空调,而是格力自主研发的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。

  这个地方,一年有365天需要空调。传统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70%-80%。但在这里,格力实现了“空调不用电费”的梦想。

  哈姆,这座大楼的负责人道出了选择格力的原因:“沙特气温超过50度,湿度100%,还有无处不在的灰尘。任何项目、任何医院、任何住宅都必须有空调,否则就没办法生活。”

  但格力提供的不仅是清凉,更是一场能源革命。光伏空调系统让这座大楼成为了沙特绿色转型的示范窗口。

  同样在沙特,马沙勒服装工厂的新厂房里,格力光伏空调让电费从每月4万里亚尔降到了7000里亚尔,节省超过90%。工厂主说:“这一切都得益于格力太阳能空调。”

  当谈及格力获评“全球气候领袖”的原因时,市场总监朱磊的分享超越了商业逻辑:“这源于一个更根本的信念。我们测算过,如果格力的技术体系能在2050年前覆盖全球,有望为地球降低0.5摄氏度的升温。这提醒我们,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商业成功,而是使命——去证明一条品质、信任与可持续发展共同前行的道路,是切实可行的。”

  格力洗衣机的生产基地里,海外经销商们正见证着一块钢板在自动化产线上缓缓移动,经过机械臂精准抓取、冲压成型,最终成为一个光滑完整的内筒——全程无人操作,只有机器运转的低鸣。

  在智能工厂,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.04毫米,相当于四根头发丝的直径。这不仅是技术的展示,更是中国制造向“中国智造”转型的生动写照。

  一位格力工程师向经销商演示着-38℃超冻锁鲜技术,25天后鲜花仍保持新鲜。

  面对来自全球的合作伙伴,董明珠说:“格力是中国的,是世界的,也是你们的。格力就是你们的家。”

  而她身后,是二十四年不曾停步的坚守。自1990年加入格力,她从一线业务员逐步走向董事长,带领企业从追随者成长为定义者。这条路,格力走得沉默,却扎实。

  “格力电器是一个坚持自主创新,自主研发技术,自主制造的,坚持品质为上的一个企业。”这句承诺背后,是格力“不做跟随者,要做创造者”的执念。近九万员工中,超过5万人专注研发和技术工作,企业具有16个研究院、152个研究所、1411个实验室——他们不追逐短期名利,只埋头于实验室,累计申请专利近13万项,拥有50项“国际领先”技术。

  董明珠常对团队说:“真正的中国制造,敢在别人不信的地方,造出最硬的钢。”这句话,已成为格力人的精神坐标。

  在这个习惯于热搜和喧嚣的时代,董明珠领导的格力人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:

  不靠音量,而靠硬核产品。从成都到世界,从空调到智能装备,从“好空调格力造”到“好家电格力造”,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智造,从“追赶到领跑”,格力却选择做一条沉潜的河。不闻其声,但见其功——它用行动证明:静水流深,才是强大最深邃的模样。